污水處理行業治污能力繼續提高
環保部最新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十大水系、62個主要湖泊分別有31%和39%的淡水水質達不到飲用水要求,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生產和生活。
制定“水十條”的思路主要是“抓兩頭、帶中間”:一頭是抓好飲用水水源地等水質比較好的水體水質,保證水質不下降、不退化;另一頭是針對已經嚴重污染的劣V類水體,尤其是影響群眾多、公眾關注度高的黑臭水體,下決心治理好,大幅減少甚至消滅掉。通過這兩頭來帶動中間一般水體的水污染防治。
我國城鎮污水排放是水環境污染的關鍵要素。我國可能將在中小城鎮繼續提高污水處理能力,部分省份或城市規劃現有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并展開再生水業務,另外,國家可能成立類似“清潔水州立滾動基金”的融資平臺,解決城鎮污水治理的融資難題。因此,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再生水利用等領域受益新政策的可能性大。
凈水器發展潛力巨大
目前國內凈水器行業還處于消費的啟蒙期和市場的培育期。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家庭中凈水器的擁有率尚不足5%,與歐美國家的70%相比差距懸殊,國內凈水器行業發展潛力巨大。業內人士指出,從2008年以來,我國的家用凈水器行業開始加速發展。國外眾多品牌也紛紛前來搶占市場份額。不同于傳統家電的低利潤,凈水器行業的平均利潤率超過50%。值得注意的是,凈水器是家電行業少有的“耗材行業”,除了制造利潤和銷售利潤,還可以通過銷售濾芯等耗材來持續獲得服務利潤。凈水器曾被形容為“又一個空調級的產品”,有媒體稱這是21世紀家電行業的最后一塊蛋糕,未來5年將形成3000億元的市場規模。
2012年以來,國家宏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行業本身市場需求的旺盛,均凸顯出水務行業巨大的投資潛力與投資價值,水務市場異常活躍,投資熱度持續提升。無論是海水淡化、水體修復等行業細分市場機會的涌現,還是上市、并購等水企的市場動態均能引起廣泛關注,成為一個又一個熱點。水務行業發展較成熟,在水資源價改推動下,水務行業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優勢企業以資金及技術優勢提高市場占有率,2013年水務領域并購規模達到70.95億元,行業集中度提高是未來發展趨勢。
膜技術前景更廣闊
膜作為一種新興高效的分離技術廣泛應用在電力、紡織、化工、電子、冶金、石油、食品、飲用水凈化、工業水處理、生物制藥、發酵等各個領域。
我國水污染問題比較嚴峻,因而膜技術在水處理領域有著廣泛應用,特別是在水資源再利用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十二五”期間,膜法污水處理市場年均容量將達到76億元,如果飲用水市場也開啟,將進一步提高膜市場的成長空間。
據《“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行業(市政和工業均包括在內)將延續“十一五”期間的增長趨勢,2015年年末,全國污水處理能力將達到20805萬立方米/日,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資金總量約為1351億元(包括新增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假設新增污水處理能力中使用膜技術的占比提升到20%,則市場空間為270億元,平均每年54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