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發布PPP項目中標公告,其中涉水項目占比高。專家指出,隨著“水十條”部分指標考核臨近,2017年水環境治理投資將達到峰值,水環境PPP萬億市場空間將釋放。與此同時,PPP項目有望加速推進。
財政部PPP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入庫PPP項目共計11260個,投資額13.5萬億元。其中,環保類項目2334個,占全部入庫項目總數的20.7%。多位專家指出,隨著“水十條”部分指標考核臨近,2017年水環境治理投資將達到峰值,水環境PPP萬億市場空間將釋放。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相關PPP項目將加快落地。
市場規模逾萬億元
北大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助理肖瓊表示,“水十條”充分的明確了水環境治理2017年-2020年階段的發展目標,激發了以黑臭水體治理為核心的污水處理市場。而近期“河長制”的實施,則一定程度上推進相關項目盡快落地。
住建部黑臭水體整治信息平臺數據顯示,目前全國22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共排查確認黑臭水體2082個。其中,34.9%已完成整治,28.4%正在整治,22.8%正在開展項目前期相關工作。
根據“水十條”的要求,2017年底前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要基本消除黑臭水體。“2017年考核的36個重點城市,當前的治理完成率是44%。2017年黑臭水體整治任務艱巨。”肖瓊認為,在切實的需求下,近期釋放的黑臭水體治理市場空間預計超過兩萬億元,且在2017年左右達到峰值。2017年水環境PPP市場釋放空間將達到萬億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市場在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另一半在水質改善市場。
PPP模式仍需完善
專家認為,從目前情況看,PPP制度還需完善,投融資體制改革仍不到位,項目參與方信用履約機制有待健全,專業咨詢服務能力還需加強。
財政部副部長劉偉日前在博鰲論壇上表示,PPP如果運用好了可以減輕財政短期內的壓力。但如果處理不好,比如政府出現信譽問題,或者對總量管控不好,PPP可能增加政府債務。
提升規范化操作水平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則建議,完善環境服務價格調整機制,加強地方財政承受能力評價,對社會資本的權益保障做出制度設計,確保PPP項目支出列入年度預算,發揮價格杠桿的激勵作用。
此外,推動建立環保PPP項目產業基金。鼓勵利用社保、險資、國有大型銀行等低成本的政策性資金組建專項產業基金,通過銀行貸款、企業債、項目收益債券、資產證券化等多種金融渠道保障融資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