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成都治水十條”新聞發布會,就生產、生活、生態用水三大關鍵治理領域,提出了10條重量級治水舉措。
4個小時內連續兩場發布會透露出一個重要的訊息:今年成都將致力于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努力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提供強硬有力的環境保障。
聚焦生產、生活、生態用水
重拳治水
今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從“成都治水十條”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實施“成都治水十條”推進重拳治水工作方案》已經市委、市政府審定通過。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新聞發布會主發布人、市水務局局長陽昌壽介紹,“成都治水十條”結合河長制管理工作、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就生產、生活、生態用水三大關鍵治理領域,提出了針對性強、治理力度大、實效性高的十條“重量級”舉措。具體措施如下:
一、進雨污分流全覆蓋,加大生活污水處理廠擴能改造力度,加快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設。
二、快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及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建設。
三、開展畜禽養殖及屠宰行業專項治理,逐步推進規模畜禽養殖產業有序轉移和規范養殖零排放。
四、大力整治洗車場、農貿市場、洗砂場、攪拌站、“小散亂污”、“農家樂”等違法排污行為。
五、加強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2018年底前縣級及以上集中式水源地全部建成水質預警自動站。
六、實施飲水安全保護工程,推進李家巖“第二水源”建設,規劃建設“第三水源”。
七、強力整治296段黑臭水體。
八、加強毗河、西江河等7條重點流域水環境治理。
九、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打造海綿城市。
十、加快完成藍線規劃,拆除河道兩岸違法建筑,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
生產用水治理方面,成都提出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污水主次管網、污泥處理處置“三個全覆蓋”;生活用水治理方面,備受關注的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巖水庫年內啟動大壩主體工程施工;在生態用水治理方面,提出將在今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陽昌壽解讀稱,“成都治水十條”作為成都現行治水政策的加強升級版,以貫徹省、市黨代會精神為主線,強化生產、生活、生態“三水”共治,致力解決十類問題,注重全民參與,充分體現了成都治水的決心,對于提高水環境質量,保障水生態安全,構筑水生態文明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將為成都貫徹綠色發展,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打下堅實基礎,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提供良好的水務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