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紫坪鋪水庫下方的彩虹橋到都江堰、郫都區交界處,15座跨成都自來水六廠、七廠取水水源柏條河、徐堰河的大橋上,新增的30只“鷹眼”24小時隨時緊盯著兩條河流的動態,為成都飲用水水源安全再上一道保險。
采取視頻監控“鷹眼”來守護飲用水安全的同時,都江堰市率先在全市實施了飲用水水源網格巡查管理制度,實現了巡查工作區域部門、鄉鎮(街道)、社區、小組“四級巡查網格”全覆蓋。同時,還將設立市級飲用水水源網格化監管工作考核激勵資金,對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水源保護工作給予激勵。
監控360度無死角 看得清小鳥的眼睛
走進位于都江堰市環保局的飲用水源視頻監控中心,記者看到30個監控點位同時運行,從紫坪鋪水庫以下彩虹橋到柏條河、徐堰河及走馬河的各條河流的水源保護情況盡收眼底。
“我們在每座橋橋頭新增了兩套高清攝像頭,可360度無死角觀察水源周圍情況。”都江堰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切換著各個監控畫面。記者看到,畫面中大橋上的來往行人車輛清晰可見,碧綠的走馬河水仿佛近在眼前,就連河邊樹上飛來一只小鳥也看得一清二楚,但這不是畫面的極限,隨著工作人員將畫面慢慢拉近,焦點對準小鳥,鳥兒的眼睛清清楚楚的出現在畫面中,“只要橋頭有任何風吹草動,我們就會立即電聯距該處最近的網格員前去處理。”
“今年監控視頻將升級為數字化綜合管理平臺,到時通過系統整合不僅可以監測水源保護情況,還可以應急聯動處理,現場指揮第一時間保護好水源。”都江堰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監測到異動 第一時間應急處理
作為飲用水源保護區,各條河流從入境段到出境段是監測重中之重。今年年初,都江堰市飲用水水源保護系統還增加了地理信息系統、巡查系統、在線監測系統、污染源管理系統,不僅可以用圖表形式進行分析,監測到異動后,還可聯動相關部門和鄉鎮第一時間應急處理。
針對水源地紫坪鋪水庫,在庫區環保基礎配套上,增設了庫區水質監測船兩艘,并建成水質自動監測站一座;同時在庫區設立了6個水質監測點位。
針對其他水源,都江堰市先后劃定全市5個縣級、20個建制鄉鎮的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依規建設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防護工程;投資1402萬元建設了成都市自來水七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及磨兒潭應急水源安全防護工程。
在徐堰河大橋上看到,橋兩側區域都增建了防撞欄、事故導流槽和應急池等設施。“即使有車輛在橋上發生事故,油、?;返纫膊粫魅胨?,而是通過導流槽直接流到旁邊的應急池。”工作人員介紹。這是跨柏條河、徐堰河的15座大橋的標準設施,同時在橋頭和人群活動集中的區域,還建了總長10多公里的隔離網。
首開激勵辦法 實施網格巡查管理
持續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長效工作機制,都江堰市還構建了“政府主導、部門監管、全市參與”的水源保護工作格局。
都江堰市率先在成都實施了飲用水水源網格巡查管理制度,實現了巡查工作區域部門、鄉鎮(街道)、社區、小組“四級巡查網格”全覆蓋。社區級網格管理人員是發現、處置、報告的第一責任人。發生飲用水源污染事故,各鄉鎮(街道)和相關部門必須迅速采取應急措施進行先期處置。
“都江堰市政府委托環保局(飲水辦)組織水務局、財政局等部門,每年對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的水源保護責任落實情況進行日常督察和年終考核。”據介紹,都江堰還將設立市級飲用水水源網格化監管工作考核激勵資金,對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水源保護工作給予激勵。
鑒于都江堰市河道管理權限的特殊性,都江堰市政府還與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建立了聯席會議機制,與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東風渠管理處、汶川縣、郫都區和溫江區建立了共同巡查、信息共享機制,形成了共管共護共享的協調聯動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