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消息,財政部、住建部、農業部、環保部印發《關于政府參與的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PPP即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成為政府力推的改革與投資模式,經歷三年多的發展,財政部的PPP項目庫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18日,入庫項目13132個,項目金額達到16萬億。
通知要求
政府參與的新建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有序推進存量項目轉型為PPP模式。政府以貨幣、實物、權益等各類資產參與,或以公共部門身份通過其他形式介入項目風險分擔或利益分配機制,且財政可承受能力論證及物有所值評價通過的各類污水、垃圾處理領域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
總經理金永祥認為新建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有序推進存量項目轉型為PPP模式。未有效落實全面實施PPP模式政策的項目原則上不予安排預算支出。意味著污水和垃圾處理等環境保護項目將為社會資本提供大量機會。環境項目不同于市政和交通項目,民營資本一直在這一領域占有優勢,該政策出臺將增大民資在PPP中的市場份額。
“該通知意味著推進PPP的大方向不會改變,已經成為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的新常態。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社會資本方或第三方,只有抓住這個機會才能發展。這次是污水垃圾,接下來其他行業推進PPP條件成熟了也會全面推進。”金永祥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全面強制
通知要求在污水、垃圾處理領域全方位引入市場機制,推進PPP模式應用,對污水和垃圾收集、轉運、處理、處置各環節進行系統整合,實現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和垃圾處理清潔鄰利,有效實施績效考核和按效付費,通過PPP模式提升相關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以因地制宜為基礎,加大引導支持力度,強化按效付費機制,政府和社會資本雙方按照市場機制原則協商確定PPP模式實現方式。以規范操作為抓手,嚴格執行財政PPP工作制度規范體系,防止變相舉借政府債務,防范財政金融風險,深入推進相關領域內PPP改革。
對此,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認為,此次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強制PPP,在市場化大方向沒問題,收杠桿和約束地方債務也是明確的方向。本文中的污水垃圾都是運營類資產不在被約束之列。
金永祥認為污水和垃圾處理是轉型城鎮化的基本組成部分,加強這一領域的建設有利于完成十八大確定的戰略任務。同時,污水和垃圾處理是我國推進PPP工作較早的領域,已經取得了明顯效果,由于采用PPP模式污水處理成本下降了50%以上,不僅解決了環境問題,而且推動了中國環保產業的發展。在污水和垃圾處理領域全面實施PPP完全有條件取得成功。
強調規范
在此次要求強制推行PPP模式的同時要求規范,金永祥認為,在PPP操作方面,通知強點規范操作,就近年來PPP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結合金融工作會議的精神,以融資為目的偽PPP將受到限制。這對地方政府運作PPP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力強、經驗多、專業化、團隊穩定的咨詢公司將更為容易獲得地方政府信賴。
通知強調,對收集、轉運、處理和處置各環節進行系統整合,實現污水處理廠網一體。這從行業管理角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應地未來環保PPP項目將規模更大、系統性更強、責任也更清晰,傳統的地方國有企業將進一步,從有關環節中退出。
薛濤認為,對于PPP中政府兜底的“擔保”行為予以明確禁止,但是特許經營的保底量之單體BOT(建設-運營-移交)模式并不屬于這種情況,應該說本次全面推進的污水垃圾項目總體屬于“運營”屬性較強的優質資產,相對容易發揮PPP提高績效的作用,也是環保民生必要性很強的領域,在實際項目中看到造成政府隱形負債的情況并不嚴重。
并且現在廠網一體化在污水領域實際項目模式摸索上還有很多難題,薛濤透露,現在并不能實現廠網一體化實現區域實際減排的目的(但是要做到真正的一體化項目又缺乏很多配套政策和實踐的支撐),這方面還需要認真摸索。農村環境、垃圾分類等新領域的ppp績效管理難度高,成熟模式有待時間考驗,在全面推進中需要一步一回頭,避免高調起步一地雞毛。
“這類環保項目均屬于“政府參與”,原有地方所屬專業平臺公司公共服務費用支付通道進一步受阻,存量項目延續支付慣例尚可維持,新增項目如何安排看文件要全面切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