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35.48億元只為“好水”來
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工作,省委在《關于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決定》中,把“實施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作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四大工程之一。自今年3月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我省累計投入35.48億元,各地堅決按期完成各項整治任務,部分整治緩慢的地方被約談并進行現場督導。
整治中,四川根據問題類型,確定短、中、長期整治實施方案,在“求質量、控時間、保民生”方面做好文章。比如,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普遍問題,要立行立改;涉及調規征地、調整取水口等難點問題,要密切配合倒排工期;標志牌設置滯后等簡單問題,要限期完成。
同時,我省在整治中堅持分類施策。涉及當地居民及農家樂等民生問題,要求地方黨委政府要協調保護與發展的關系,也要全力保護群眾利益,在原有補償標準基礎上,結合農家樂生產經營實際,給予額外補償。
截至目前,我省已取締關閉工業企業66家、旅游餐飲165家,整治排污口及排洪溝等72個,拆除違法建筑物41.37萬平方米;新建取水工程34個、輸水管道202.78公里、截污管網128.50公里,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359套;取締關閉規模化禽畜養殖場41家,退耕農作物種植面積6657.48畝;新設置標識標牌、地理界標3106個,新建保護區隔離設施圍網173.70公里。
11縣(市、區)實現多水源互通供水
臨近年末,整治力度更大。11月起,省生態環境廳廳長于會文每日調度飲用水水源地整治進展情況,要求未完成整治的市(州)環保局匯報進展,“點對點”精準傳遞壓力。
行動不止于此。在解決水源地環境問題的基礎上,我省“進一步優化水源布局,全力實現一網多源供水。”省生態環境廳水環境管理處處長芮永峰介紹,目前南充市南部縣、遂寧市安居區、廣元市蒼溪縣、雅安市蘆山縣、宜賓市高縣、內江市威遠縣等11個縣(市、區)已實現多水源互通供水。
我省還開發了飲用水水源地信息綜合管理系統,實現了省、市(州)、縣(市、區)三級的飲用水水源地數據信息匯聚、監測、管控,最新整治動態一目了然。“如果某些問題整治進展滯后,我們會第一時間提醒。”芮永峰說。
目前,全省各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管理機構也可通過這一系統全面、客觀、準確掌握轄區內飲用水水源地取水量、水質狀況及變化趨勢,初步實現了全省飲用水水源地管理“看得見、連得上、查得出、管得住、說得清”的保護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