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成都水展)8月22日下午2點過,成都市龍泉驛區一處工地,幾位建筑工人正在涂抹水泥漿,一個可容納0.9萬噸污水的進水調蓄池基本建成。旁邊,一組污水處理設備也安裝完畢。“爭取9月5日前啟用這套臨時污水處理設施。”龍泉驛區水務局排水管理科副科長李帥峰告訴記者。
8月9日,龍泉驛區接到中央環保督察組移交的信訪舉報件,反映龍泉驛區陡溝河污水處理廠將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陡溝河。
“該問題確實存在,主要是因為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不足,造成了污水外溢下河。”如何建立長效機制,徹底解決污水入河問題?龍泉驛區決定分兩步走。
臨時污水處理設施加快施工
9日上午,龍泉驛區接件后,立即成立由環保、水務、建設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小組,到現場核查情況。
陡溝河污水處理廠緊鄰陡溝河,該廠的污水經處理后通過兩個出水口排入河流。記者在河道旁看到,其中一個出水口的水較為清澈,但另一個出水口流出的水則混濁不堪。“這些是處理不完的水。”該廠廠長鄭軍強顯得有些無奈。
陡溝河污水處理廠建成于2013年,日處理能力為4萬噸,主要承擔該區大面街道、龍泉街道等區域的生活和工業污水處理任務。近年來隨著龍泉驛區經濟社會發展,該片區人口不斷聚集,污水處理廠的進水量也驟然增加。“用水高峰期時每天有0.8萬噸左右的污水處理不完。”鄭軍強說。
這一問題早已引起重視。“今年5月我們就啟動陡溝河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決定新建陡溝河污水處理二廠。”龍泉驛區水務局黨組書記江華表示。由于擴能項目建設周期較長,龍泉驛區確定了“先治標、后治本”的方案,在污水處理廠旁邊修建日處理能力為0.9萬噸的應急臨時污水處理設施,今年7月底確定了工程承建單位。
為了盡快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龍泉驛區已經優化工程方案,加快施工進度。
推行“陽光排口”制度
除了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排入河流,沿線是否還存在其他污水直排入河的問題?今年上半年,龍泉驛區就啟動排查工作,發現沿線的工業園區和生活區均存在雨水管和污水管錯接、混接問題。
為了有效解決污水入河問題,龍泉驛區創新推出“陽光排口”制度,要求企業、小區等排水戶只能建設一個公開透明的排口,把雨污水排放行為置于公眾“陽光”監督之下。排口處還會公布舉報監督電話,市民一旦發現工業廢水未經預處理就排入市政管網,或污水流入雨水管網等違法排污行為,可以立即舉報。
|